一、培養教職員工生之生態環境意識
(一)教職員工訓練:
2024年透過「國家公園野望影展-活在我們的星球」、「前進南極」及「"碳" 為觀止: 碳排放交易制度」等環境教育教育訓練課程,以增進同仁環境認知,維護環境生態平衡,達到永續發展。
(二)學生環境意識培養:
透過環境教育通識課程,傳遞自然保育的基本概念、全球暖化對自然資源的影響、台灣的自然資源概況、保育現況及相關法規等。
(三)營造環境多樣性棲地
本校雖無受保護或復育之棲息地,但致力於營造永續的生態環境,本校校園綠美化面積佔校地51.6%,其中喬木樹種達145種,生態湖即是人工濕地,從創校起持續營造至今,一直是最重要之校園景點。
學校歷年記錄到的鳥類累計共有36科68種,近年仍常見的約有30科59種,其中包含珍貴稀有二級保育的鳳頭蒼鷹、黑翅鳶、黃鸝及三級保育的紅尾伯勞。2021年起,學校與高雄市鳥會共同合作進行黃鸝保育的監測工作,每月至少進行一次黃鸝普查。
蝴蝶與喬木種類數量表
年度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蝴蝶種類 |
51 |
46 |
46 |
46 |
喬木種類 |
142 |
143 |
144 |
145 |
二、建構友善動物之校園環境
從2015年8月1日起至今,總務處環境安全衛生組與學生社團寵物研究社合作處理解決校園流浪狗問題,並結合校方師生努力推廣與尋求台灣愛狗人協會及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協助指導,讓校園流浪犬處理慢慢往友善人道,親馴可控制並採用地域性以(親近)狗制(外來野生)狗及結紮疫苗,定期給列冊管制的校園流浪狗投心絲蟲藥、狂犬病疫苗注射與醫療防治,不定期參加民間浪浪送養會等,另外建置狗園,安置受傷生病與待送養之浪犬,並架設校園流浪犬網頁,宣導校園流浪犬對應方式、認養訊息與校園流浪犬現況,以期打造友善校園環境。
校園流浪犬救助數量一覽表(隻)
年度 |
抓捕野生浪犬 |
結紮 |
參加送養會次數 |
送養、認養 |
施打狂犬疫苗 |
2021 |
3 |
3 |
2 |
2 |
19 |
2022 |
3 |
2 |
1 |
5 |
17 |
2023 |
2 |
3 |
1 |
0 |
16 |
2024 |
0 |
0 |
1 |
0 |
17 |
三、推動校內農作縮減食物碳足跡
近來食品安全意識抬頭,有鑑於自耕飲食的概念日益風行,為滿足校園師生教學或實驗農作之需要,自106年起由學校提供校園局部綠地供校內師生或教職員眷屬耕作實習,達到教學、食農、休閒之功能,於學生第二宿舍對面空地(舊苗圃區)提供 10 個實習單元,每一實習單元面積平均 26㎡,使用期限為4個月,迄今共有177人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