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育社區志工進行生態守護
2014年起與周遭社區居民與師生組成生態守護志工隊,進行生態監測、解說、蝴蝶復育等工作計畫,藉由開放校園環境營造的機會,讓社區樂齡者以志工的身分找到新舞台,並舉辦專業培訓課程、環境教育增能課程等,提升參與者環境教育的知能;設計中小學可在校園中進行的環境教育課程,並由志工們協助帶領生態導覽等環境體驗,將營造及生態記錄的真實經驗進行傳承;帶領「服務學習」學生,共同參與環境教育場域營造,並進行蝴蝶步道的棲地維護,蝴蝶步道營造範圍逐年增加,至2022年終於推進至最初期望的 300公尺。希望透過場域營造及教學的宣導,讓青年與銀髮族都有機會參與並擔任環境教育種子尖兵,甚或國教延伸端的環境教育課程,達成「SDG3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促進各年齡層的健康與福祉,也落實「 SDG4優質教育」提供中小學高品質的環境教育內容。
生態環境保育教育成果彙整表
年度/項目 |
2022 |
2023 |
2024 |
蝴蝶步道累積長度(公尺) |
300 |
300 |
300 |
植株復育數量(種植喬木株數) |
69 |
60 |
118 |
校園生態志工人數(人數) |
90 |
90 |
98 |
志工培訓場次 |
2 |
2 |
2 |
中小學環境教育體驗課程(場次) |
6 |
6 |
6 |
中小學環境教育體驗課程參與人次 |
200 |
181 |
173 |
二、結合各界資源辦理永續活動
本校於2004年簽署「塔樂禮宣言」(The Talloires Declaration)起,每年舉辦「永續週」系列活動,已成為本校對於推動永續教育的一項傳統,透過不同的主題及活動類型,讓師生及社區民眾及中小學,都能獲得更清晰的環保資訊建立環境倫理。早期曾透過行動劇、路跑比賽、也多次舉辦二手書籍與物品義賣、節能研習等,也曾展示電動車鼓勵綠能使用、及辦理實驗室或火災之防災演習,讓師生能在各面向上獲得永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的整合知能,2012年起配合國家政策,亦將學校的生態資源引入,整合辦理各種環境教育系列活動,2021年透過夥伴聯盟的簽署,與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共同保育黃鸝,透過推動工作坊及永續週系列活動的辦理,來增加師生與民眾對鳥類保育的知能,也藉此尋求更多願意投入監測或護巢之志工。近年持續推動環境永續週之主題與參加人數。
近年永續週活動一覽表
年度 |
活動內容 |
參與人次 |
2021 |
3月與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簽署「黃鸝保育夥伴聯盟」 共同舉辦「鸝所當然環境教育推廣工作坊」(50人) 10月舉辦永續週環境教育系列活動 「校看黃鸝鳥類生態及保育特展」(約100人) 「鳥類保育困境與契機」線上專講(173人) 「校看黃鸝環境教育志工培力坊」(31人) |
354 |
2022 |
永續週5月23日開幕活動,由校長帶領行政主管宣示本校2050淨零碳排,包含有綠色大學、校園碳中和、低碳運輸、綠建築、零浪費低碳飲食與公民參與等承諾。 永續週活動「藝植有你」藝術與生態特展,包含生態志工拍攝的植物微距攝影展,及藝術創作者宋眉蓉的植物移印染作品展,從5月23日開幕展出至5月27日。 |
200 |
2023 |
|
292 |
2024 |
|
341 |